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《生物与环境》单元的第2课,包含课程标准里“5~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,运用分析、比较、推理、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,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”的学段目标。
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:第一部分,整理分析实验信息。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。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,共同交流分析,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。第二部分,交流实验信息。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。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。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,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,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。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,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。第三部分,移植绿豆芽。
为常规课,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对实验信息的整理分析。采用的方式是先对各小组的土壤实验进行信息的分析总结,然后再对其他的因素进行信息的汇报,师生共同发表看法,在追问的过程中,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。
? 比如这个小组(阳光),得出的数据如下,我的追问是有阳光和无阳光的条件下,绿豆种子都发芽了,对于没有发芽的两颗和一颗,你怎么解释?(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,对一组数据不能够说明问题,需要多组数据)
比如这个小组,他们的语言表达就不太清楚
刚才他们做的实验,发现他们实验的所表达的不充足的空气发芽的速度更快,追问是上盖了一层膜,但是杯子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空间能保证空气不充足吗?学生由此也想做进一步的研究。
做温度实验的三个小组常温和低温情况下,绿豆种子都发芽了,我们对此也表示很好奇,决定继续再探究一下。
这节课后,将各小组的土壤的种子被收集在一起,放在统一的地方,让绿豆芽继续生长,以研究作为第三课的研究材料。
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需要学生的参与。这节课我也很满意,我这样的教学方式挺好的,第一课共同来研究与土壤的关系,做实验,然后布置与其他因素关系的实验设计,作为课后作业;在第二课进行实验设计的点评,小组开展实验,学生在课后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。
《观察绿豆芽的生长》教学反思
? 这节课难点在于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计划,其中涉及提出研究问题、做预测、设计对比实验等。在计划过程中,我发现个别学生在提出研究问题上存在问题,他们不能清晰、准确地描述出所研究的条件与绿豆种子发芽之间的关系。另外,最有难度的是对比实验的设计,会出现的问题有:(1)只设计了一组实验,未设计对比实验组,例如,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时,学生认为将几颗绿豆种子放到土壤里定期浇水,观察是否发芽;(2) 设计了多组实验进行对比。例如,第1组有土壤有水、第2组无土壤有水、第3组有土壤无水和第4无土壤有水等。
当我追问:你观察到什么现象,能够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/错误的时候,学生就能发现设计上的漏洞了。原因一是在于学生已经将预测默认为了事实;二是由于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有很多,学生能够考虑到每种因素可能都会影响种子发芽,但没有从所研究的问题出发来设计实验,也缺乏实验公平性和控制单一变量的意识。
《观察绿豆芽的生长》这节课的探究目标是绿豆芽在生长时需要哪些条件?因为学生对前面种子发芽需不需要阳光的实验,很多同学是认为需要阳光,而实验结果却是种子发芽可以不要阳光。那发芽以后的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呢?学生肯定很疑惑。我想这时提出这个探究实验应该正是时机。所以我很详细地指导了这个实验,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,实验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课后怎么观察和记录等。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对比实验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,所以我让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做这个实验。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比较它们茎的粗细,颜色,高度,叶子的大小、颜色等。
但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,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,但有个别同学却发现: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。于是,我进一步追问学生,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?这时,一个学生站了起来,拿出两盆已经长得比较高的绿豆芽,理直气壮地说:“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外面阳光下的,一盆我放在屋里没有阳光的,他们长得差不多,所以我觉得绿豆芽生长不需要阳光。”话音刚落,班里有几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赞同他的观点。我接过这位同学手中的两盆绿豆芽,一看,果然长得都很茁壮,几乎没有什么区别。因为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,所以我就追问他:“你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阳光下的,一盆没有放在阳光下,那具体分别放在什么地方?”他告诉我,一盆放在屋外场上,一盆放在屋里阴凉的墙角里。听了他的回答后,我让其他学生思考,他的变量有没有控制好,分析是哪里出错了。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了:其实,他的两盆绿豆苗都有阳光照射到的。只不过屋外的阳光强,屋内阳光弱而已。听了这位同学的分析,原来还一脸不服的学生都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,还轻声说道:想错了。于是,我顺势引导,同学们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变量,不能得到阳光就是一点也照不到阳光,所以做实验时一定要在它上面罩一个不透明的东西。好多学生都以为室内的光不是阳光,这可能是学生的意识偏差吧。 当然也不否认设计实验计划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,(虽然我做了强调,但总有个别学生做错)学生对于如何让对比组的绿豆芽得不到阳光并不是很清楚,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,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,对于如何实验一定要指导到位,最好老师能做个示范。
本文来自作者[是横波吖]投稿,不代表秒搜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ms80.net/ms/1019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秒搜号的签约作者“是横波吖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五下1-2《比较种子发芽实验》教学反思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秒搜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《生物与环境》单元的第2课,包含课程标准里“5~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,运用分析、比较、推理、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,判断结论与假设是...